你好,我是温州本地市民,之前在德国留学工作,目前已经回到家乡在高校教书。
我非常欣喜家乡的变化,我也特别关注家乡的高等教育事业与国家一带一路计划的结合。
2019年深圳出现了第一所非英语国家(一带一路国家)高等学府的联合办学高校:北理工莫斯科大学
所以我在思考在温州发展,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领域发展是否可以做到地方特色化,差异发展竞争。
通过温州的地方优势,如何与北上广深以及省内杭甬区别化,发展出独特的教育优势。
就我个人的思考,我对家乡的高等教育行业有以下不成熟的建议:
医学休闲康复领域。 结合温州现有的本土高校资源优势,比如温州医科大学医学方面的强项,是否有与其他国家医科类大学联合办学或者设立专门类医学中国研究所研究中心的可能性,形成医学研究落地以及国际合作集群。比如:波兰 匈牙利 -- 牙科; 捷克 -- 白内障眼科;韩国 巴西 --外科整形 等等。
推广温州作为细分专业医学研究以及治疗恢复的国家级/世界级中心。
轻工业设计领域。我之前在欧洲从事温州移民及企业家研究,也发现温州相较于其他国内城市的优势竞争力,在于欧洲大陆的华侨资源,特别是在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的温州人。而这一些国家的优势学科在于艺术,设计,服装,商科(商学院),相较大部分国内中外合作办学对于综合性或者大学的引进合作,温州是否可以考虑能够支持本地轻工业发展的学校学科合作,如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工业设计对接温州设计),意大利都灵大学(汽车设计对接威马汽车),意大利/法国服装设计学院,法国巴黎高商,西班牙IE商学院,西班牙ESADE商学院等等一些专业领域知名的非英语类高校在温进行中外合作办学。同时通过在地华侨资源,将研究与合作达到双向输出。
职业培训领域。温州企业众多且吸纳较多中西部省份劳动力人口。鉴于大部分年轻劳动力素质,以及温州的制造业需要,可以考虑职业院校的中外办学。我在德国除了观察高等教育,德国的职业教育培养体系也是非常值得借鉴学习。特别是专业的职业类学校以及企业与学校设立的双元制教育,都尽可能把蓝领人群培养成高素质的劳动力。可以考虑与温州本地的一些职业院校结合,将温州打造成为全国的职业培训类院校重镇。国家需要高端理论人才,同时也需要高素质的实务操作型人才。
与省内城市宁波相比,宁波通过一带一路与中东欧国家建立合作联系,而温州可以借助自身的华侨移民优势,建立中国的意大利中心,法国中心,西班牙中心。 (责任编辑:温州君主)